雖然小弟平常也不是對電腦這種東西有太大的熱忱,但說到惡搞這就另當別論了…,雖然說這樣的東西好像也不是沒人做過(小弟還看過有人把整台電腦含螢幕改裝成安全帽的),不過好像都比較偏向以Atom或VIA的EPIA這一類低功耗的板子,在散熱顧慮較低的狀況下,改裝的難度也比較低些,用H55來弄,倒是需要稍微斟酌一下,不過其實小弟的想法也很簡單,但純想看這種小紙盒電腦會不會用到一半燒起來?況且試著把這樣一個小彩盒變成一台電腦….好像還蠻有意思的,加上東西放著也是放著,所以不如就來玩玩看 。
反正不是自己花錢買的東西,弄壞也比較不心痛,那就改吧~不過在繼續看改造過程之前,先讓大家看一下改造完成的模樣吧!
看完改造成品,接下來就讓小弟從改造流程慢慢敘述囉~圖有點多大家耐心看喔!首先~準備好要用的工具:割字版、美工刀、螺絲、螺絲起子、銅柱、鉛筆、尺以及薄型藍光光碟機和SSD硬碟…,這裡小弟還使用一片塑膠片以便固定光碟機以及SSD,並同時可增加彩盒強度。
接下來,在塑膠片上面量好並標記藍光光碟機的位置,用美工刀在塑膠片上切割出可以固定藍光光碟機的“空間”,並以鑽子或美工刀在塑膠片上挖出螺絲孔,最後將藍光光碟機固定在塑膠片上。
同樣的,SSD也要先固定在塑膠片上,不過這個步驟簡單一些,只要在塑膠片上標記好出SSD的螺絲孔位置,用美工刀挖洞,再將SSD鎖上去就好。
鎖好藍光光碟機以及SSD之後,我們要先將主機板試鎖在塑膠片上面,這個動作可以確認整組機構(含風扇)放進彩盒會不會太高。而因為藍光光碟機跟SSD都有一定高度,主機板需要懸空架起來,這時預先準備好的銅柱就派上用場啦~這邊要注意一下,因為主機板背面都是銲錫接點,為了避免這些接點與光碟機不小心碰觸到,最好是放個可以絕緣的東西在兩者之間,這邊小弟選擇泡綿,因為感覺比較透氣,不然用個塑膠片或厚紙板也是可以啦…。鎖好主機板之後,把整組機構放進彩盒裡試試…嗯~很好,高度在容許範圍內,不然就得換風扇了…
▲把主機板、藍光光碟機跟SSD固定在一起,以便確認機構高度…
確認機構搭配OK之後,接下來要裁切彩盒了,這時又要把剛剛鎖好的主機板先從塑膠片上面拆下來,改把整組機構鎖在彩盒底部…。(剛剛不鎖彩盒,現在才鎖彩盒,鎖一下又要拿下來…齁~有沒有這麼煩阿…)這個步驟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主機板跟藍光光碟機在彩盒機殼裡面的相對位置,如果沒測量好,待會裁切彩盒會出現產生孔位不準問題,並導致組裝失敗…(怎麼改個機殼還得像手術一樣下刀精準才行呢~)。
把機構鎖上彩盒之後,要開始標記後擋板藍光光碟機托盤的位置,其中後擋板的標記比較麻煩,要先擋板套在主機板的I/O位置,以便描繪出後擋板要安裝在彩盒機殼的哪個位置?而標記藍光光碟機托盤位置就很簡單了,因為這個開孔會挖得比托盤實際的尺寸大一些以利托盤在導出時不會被卡住,所以只要標記大概的位置就可以。
當然,都已經把最難的部份標記好了,接下來就乾脆把所以有待會要切割的風扇孔、進氣孔、電源開關、電源供應器固定螺絲、變壓器插槽、LED燈...等這些拉哩拉雜的孔位全部都標示好,順便把它切割完成,當然如果裁切成功,那當然就讓人心情愉快,萬一有哪一個洞沒切準….,那也沒辦法再來一次囉!(淚奔~~)
裁切完畢的情況,看起來還能接受,黏合起來似乎也還有那麼一點樣子,有符合我原本設定的不要讓外形變太多的想法!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在彩盒正面那個大型進氣孔沒有完全切開,還留了約1/5做成掀開式設計,在電腦不開機的狀況下可以把它蓋起來,讓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彩盒,等到開機時才掀開,以強化系統散熱,避免發生電影看到一半機器自燃的慘劇。
好了,既然彩盒都黏好了,接下來就慢慢把所有配件都裝回去吧!順便印證一下彩盒機殼有沒有裁切錯誤~這一部份我就用圖說說明了,反正有圖有真相嘛~
▲裝上後擋板,不過因為紙彩盒卡不住它,所以用紙膠帶協助固定。
▲接上電源供應器跟DC變壓器插槽,是的~你沒看錯,小弟右手旁邊的這片電路板是一個電源供應器,花了1800元從車用電腦零件專賣店買回來的,可提供峰值150瓦的功率。
▲最後,把所有線材插好,並進行各零組件最後的位置調整,讓整個產品的完成度更加提昇,並把線材,該固定的固定好;該整理的整好。再把銀色金屬網固定在將進氣孔上便完成了彩盒改裝的工作了!
呼~經過一個下午的折騰終於完成了(含安裝作業系統)。這次很幸運地可以把各個零件很準確地安裝上去,不像以前改造個東西可能要重來很多次才能達成!最後大家再瞻仰(阿,不是~是觀賞)一次。
…蝦秘?你問我它會不會動喔?關於這個問題…有試著用他來跑測試,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當然,機器組起來不是要用來跑測試的,要測試我裸機跑不就好了?小弟當然希望它可以用來看影片。所以自己試著播放一片藍光片跟一部1080P的MKV影片,還好機器沒有很燙,播放過程風扇並不吵,影片也順利播完了,看來改造工作算是真的成功囉!那至於USB 3.0的效果呢…..?ㄟ….我手邊沒有USB 3.0外接硬碟,等哪天有人要贊助我,我再補測試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